文化差異的「觀照」之四:是禍?是福?
幼兒學習活動的清淡本質
如果教育是商品
傳遞愛的機會給孩子
九大先天氣質照顧因應
二元思考與高層次思考
小手交朋友
小霸王
不急著給答案
不想上學
父母是性侵防治第一線
吃飯黃帝大
如何看待幼兒的學習評量
別當直升機父母
我們的視野有多寬廣
把光芒還給主角
沒有苦過不懂慈悲
孩子的三千六要怎麼用
美語學習的背後
從拍照留念說起
您在養孩子?還是養猴子?
接受情緒,少講道理
媽媽和孩子的內心話
愛 是不能教導的
愛與陪伴親子共讀
溝通 寬稿
照顧要為獨立做準備
要為成熟做示範
回應當下感受 不問是非
怎麼為孩子選書呢?
您和孩子生命共同資產
關心孩子的半歲期
中一新生發言稿
 
文化差異的「觀照」之四:是禍?是福?
                                                                                                                                   
                                                                                                                                       前任園長 李慧娟 
對事物的評價,因環境條件而大不同。

在台灣陽光普照的日子多了去,但我們為了躲太陽,平日就帶傘,不是為

了下雨天,而是大太陽天遮陽用的。英國人也會天天帶傘,但絕對是為了

隨時可能出現的閃雨而不是遮太陽。我們的保養品,多數都有美白和防曬

功能,可見我們不喜歡陽光,


反觀英國,只要是難得的大好晴天,你就會看到有人帶墨鏡或脫光上衣在

慢跑,校園的草地上到處一圈圈從教室出來上課的學生和老師,而會躲在

樹下的肯定是台灣來的。英國人對「美白」不能理解,他們認為「白」=

「不健康」=「貧窮」。


因為英國的傳統天氣總是陰雨綿綿地,長年在工作的平民老百姓,是蒼白

的。只要有錢、有閒或有休假的人,一定會到有陽光的海邊度假,曬得一

身古銅色回來,就算是曬傷成一隻紅蝦子都在所不惜。他們難以理解怎麼

會有人在美好的陽光下,撐起陽傘遮陽?


相對的,我們台灣學生在英國,只要聽到山區下雪,就會招朋引伴,瘋狂

地衝上山去看雪玩雪,第一次遇到時,是留學生聯誼會通知,一車的人匆

匆出門甚麼裝備都沒帶,連手套都沒。好不容易到了山區一看到雪,全車

衝下去玩雪。真的不誇張,大概不到三分鐘全部大叫在衝回車上,搓手回

暖,之後只能在車看雪,一車的人雖自覺可笑,卻仍覺得興奮莫名。隔

天,西班牙的同學睜大了眼說:你們太瘋狂不知死活!!在西班牙下雪=

危險=不可出門,你們這些(
土包子)竟然毫無準備就上山玩雪!而今年冬天的超

級寒流,我也看到了像當年留學生一樣的追雪族。


是不是因為在台灣可見的雪景比在英國的陽光更難得,台灣人對白雪的瘋

狂,遠超過英國人對陽光的愛戀啊?這種喜好的偏執,似乎是豐足成敝

屣、稀有而成珍寶?


芬蘭教授來訪時,有幾次看到我路邊停車,恰巧都是一次倒車入庫成功,

他驚呼讚嘆我停車技術,我笑說我的技術常常被取笑,他只是剛好遇見我

的好運氣。後來有一次帶他參訪三峽祖師廟時不小心誤闖傳統市場,好不

容易牛步般從滿是人群的市場中逃出來後,他以為我是故意鑽進無路可走

的市場秀我的開車技術,我真是啼笑皆非。


後來到芬蘭訪問時,他開車帶我們訪學校回程中,順便觀光一個古鎮,進

入市區後開始找停車點,在我們眼中路邊到處都是停車位而且很寬敞,他

卻都一再猶豫後又繼續開、繞了一大圈,我們覺得很納悶。直到市政廳旁

的停車場,直接由車頭開進去才停妥。才發現他可能萬不想在台灣人面前

展現他的倒車入庫技術。


原來空間不足、停車不易,自然練就出在芬蘭人看來,竟是神乎其技的停

車技術呀?!


當我們參考國際趨勢,推動較大量幼兒的戶外體能活動時,發現不少都會

區幼兒家長對出戶外的天氣感到焦慮:下點雨擔心感冒、出大太陽怕中

暑、起風怕著涼、寒流怕凍著,似乎對台灣的天氣偶有變化,非常敏感憂

慮。芬蘭教授聽了說:在芬蘭的標準是,只有超過零下30
度以下,或者

當天暴風雪,否則毫無疑問沒有不出戶外的。如果在芬蘭用你們家

長那樣的標準,那就沒有可以去戶外活動的日子了!!


他很客氣地說:可能是你們太富足了,因為隨時可擁有大好的天氣毋須憂

愁,所以大可挑剔不太好的氣候變化,作為不出門的理由。北歐三國是寒

帶的國家,一年至少1/3
的氣候是零度以下的白雪世界,但人民卻反

而更是戶外活動的愛好者。


我在花蓮進行台芬師訓方案時,壽豐國小附幼老師曾分享一個可遇不可求

的經驗。


有一天早上孩子們已經在走廊上,換鞋準備戶外活動,忽然天空飄來烏雲

且下起小雨來,老師看看天空只好宣布取消戶外活動,所有孩子開始嚷嚷

起來。


突然有一個孩子說:「老師!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穿雨衣出去玩?」

另一個孩子說:「老師!我們也可以撐傘啊!」

「對!我們可以穿雨鞋!」「光腳也可以啊!」「我可以捲褲管!」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央求,老師想起師訓中的芬蘭經驗。

於是老師在走廊上先與孩子討論「是否還是想要到戶外玩?」「下雨還去

戶外玩,會發生甚麼危險?」「如果下雨還是要到戶外玩,要怎麼樣保護

自己和同學?」師生興奮地討論,並共同決議了幾個約定事項。


接著老師協助孩子穿雨衣、撐雨傘,興奮地衝到雨中大玩起來。

那天剛好雨下不久但卻猛烈,籃球場瞬間積水10公分以上,有些孩

子們索性當游泳池趴

下去,頂著地假裝游泳。孩子們隨著大雨跳舞、旋轉、衝來衝去,

幾十分鐘整個遊戲場和籃球場上,充滿幼兒的叫聲、笑聲,簡直像

一場釋放生命的曼妙表演,畫面極美。


那天的午餐,孩子們吃得特別快、特別多,午睡睡得特別沉、特別

香。家長來接時,孩子們興奮地向爸爸媽媽報告今早的精采過程。

許多家長說,孩子的嘴一直沒停,直到回家吃晚餐、洗澡、睡前,

都停不下來!!這次經驗連老師都感動不已,後來為此課程的翻

轉,在家長的讀書會中,與家長分享討論芬蘭的教育模式,以強化

家長對幼兒自主學習的支持。


自此經驗後,壽豐附幼教室,長備雨衣、雨傘、雨鞋,只要師生共

同決議,戶外活動風雨無阻。兩年後,他們發展更多元戶外的課程

包括攀繩、自搭平衡板、輪胎迷宮、搭建樹屋、水管遊戲、農作…

等,室內也申請建置食農廚房,讓孩子可能用自己種植的疏菜進行

烹飪課程。


別以為這樣的課程沒有阻礙。雨中課程的第二學期,來了一位幼

兒,家長是任教附近學校的老師,當他發現這特別的課程時,怒嗆

老師:「全台灣的老師都知道:下雨天是不可以出戶外的,你這公

幼的老師是不是因為沒有招生壓力,竟然敢在下雨天帶孩子去戶

外!?」沒想這公幼的老師仍未動搖,真是心志堅定啊!


可以想見,為了這樣的課程翻轉,老師們仍需要頂著家長們可能的

焦慮,還要費心思地與家長溝通,若遇到恐龍家長更要面對教育局

的關切。


但仍要提醒,壽豐附幼可以順利翻轉課程,有幾個幸運的先天條

件:1.班級的幼兒人數未滿(15人/班)。2.因偏鄉附幼國幼班,教室

一位老師(兼行政),一位教保員,師生比較低。3.半數幼兒是原住

民,家長對戶外活動的接受度高。


另一個故事,是在花蓮崇德附幼。

105年九月底到崇德附幼進行第一次輔導案,前一天巧是中度颱風梅

姬過境,校園裡斷枝殘葉混亂一片。當天早上老師對幼兒宣布:因

為昨天颱風過境,校園變得太危險,校工阿姨一人沒有辦法很快清

理好,可能至少一周都要留在教室,沒辦法去戶外活動了。孩子們

都很失望。


輔導會議時,我提出幾個角度請老師思考。

1. 如果我們擔心孩子無法意識到危險或判斷危險因素,是要避開危

   險還是要學習如何因應危險?


2. 如果「颱風過後」是上天送給台灣孩子的生活教材,老師可以如

   何設計「颱風過後」的課程?
隔天老師開始帶孩子在教室周遭觀

   察討論颱風後的環境,怎麼樣可以安全地外出玩?甚至如何自己

   整理出一小塊安全的區域,讓大家仍可以外出玩。其實,「颱風

   過後」的環境比平時的校園,好玩太多了!光是大量的樹葉和樹

   枝就多到玩不完!
接下來的這一學期,老師帶著小孩在校園裡尋

   覓了10個小區,可以玩不同戶外活動,並在學期末帶家長體驗這

   10個活動區,孩子和家長都很開心。


   自此該園每天都有1小時以上在校園戶外活動,有些本來靜不下

   來、令人頭痛的孩子,反而如魚得水變成戶外課程的小幫手,總

   是可以提出連老師都沒有想到的解決之道,或者示範爬樹或盪繩

   的技巧。還有一位小男生認真地向老師道歉:老師對不起!以前

   我覺得學校不好玩,不喜歡上學。我現在覺得上學好好玩!!謝

   謝老師!!


   之後,他們更逐漸把室內的學習區延伸到戶外,每天在戶外進行

   各種學習,包括靜態與動態活動,每天高高興興地搬教玩具和行

   動廁所到戶外玩。


   崇德附幼也有幸運的先天條件:1.班級人數22-24位/班。2.教室

   一位老師(兼行政),兩位教保員,師生比較低。3.全園幼兒皆為

   太魯閣族,且校長全力支持戶外課程。


   俗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氣候可能是滋養,也可能是

   一種試煉,如果真的愛這塊土地,我們在養育下一代時,是應協

   助孩子適應氣候,甚至能欣賞與享受此氣候的日曬月暈、風霜霧

   露?還是讓孩子躲在安逸的空調系統中,以為世界無風無雨?


   老子道德經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環境中的優

   勢或逆勢,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是福還是禍,就看成人怎麼

   「觀」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