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團隊
入園需知
經國三民Q&A
行事曆
菜單
 
經國三民行政Q & A

Q:經國三民的老師都是合格老師嗎?
A:都是幼保相關科系畢業的合格托兒所保育員。有不少老師已具備主管人員資格。

Q:老師為什麼不能代收保育費?
A:老師一天的作息都和孩子在一起,為避免因代收保育費需另外轉一手,又因
有保管責任而分心,鼓勵家長都以匯款方式,安全又有保障,總務阿姨在上班時間內隨時都可以為家長服務。

Q:當孩子生病時,如何處理?
A:在園所發現身體不適,有專業的護士為幼生量體溫及評估身體狀況並通知家長,幼生若需要休息或避免傳染,則在保健室由護士照顧。
幼兒在家生病時最好留在家中休養,以利早日康復同時避免傳染給其它幼兒;為維護幼兒健康,遇有下列情況一律強制請假:發燒、玫瑰疹(等疹子消失)、水痘(等痂掉落)、麻疹(等疹子消失)、結膜炎(待紅眼消退)、腮腺炎(等消腫後,通常需要七天)、須通報之傳染病(如手口足症)。

Q:為何要填寫繁瑣的健康資料表?
A:完整的健康資料表,最有利讓學校掌握孩子的身體狀況及做好保健工作

Q:為何常有問卷需要填答?
A:家長的意見是學校進步的原動力,藉各項問卷讓家長與園所達到最好的溝通。有些問卷是因為本所長接受相關研究之邀請,多數是關於幼兒成長所需,也會有評量結果給家長參考,有益更加了解幼兒發展與學習情形。少數關於其它議題也都是與家長、幼兒的大環境有關,家長若無暇填答者也可回絕,無傷大雅。

Q:室內鞋為何不能用拖鞋取代?
A:孩子在園所有各種課程的安排,為了讓孩子盡情的玩樂,室內鞋不以拖鞋代替,以達到最安全的考量。
經國三民教保理念Q & A


經國三民教保理念Q & A

Q:為什麼中大教室沒有隔間、沒有門?
A:這是開放式教育的重要規畫之一:空間上的開放。在這樣的開放空間裡,孩子有更多更高的自由度,各個學習區佈置了多元、多層次的內容,孩子可在學習區裡選擇有興趣的學習內容,符合因材施教與個別差異的教育理念。當然,這樣的空間與教學法需要更專業的老師,才能使孩子在自由中得到真正的快樂學習。

Q:在開放空間裡各組活動會不會干擾?
A:在開放教育裡把「干擾」看成是學習的資源之一,也就是說因為會干擾,所以引發在這空間裡的師生共同學習:如何能減少不必要的彼此干擾。這反而是現代都會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公民教育。

Q:為什麼教室裡有斜坡、有階梯?這樣不是會很危險嗎?
A:空間設計師張世宗老師特別強調:斜坡和階梯的設計都是刻意為都會區學前幼兒設計的,目的是增加幼兒日常生活中「高低差」的移動經驗。這種環境設計希望孩子不會在過度的都市化建築中,失去人的本能:平衡能力。我們不希望為了不受傷而過度簡化、安全化活動的空間,反而使孩子變成環境的木頭人。在日常生活中對斜坡、階梯有更多經驗,日後孩子在外遇到類似的場地時,反而不容易有危險。當然,在幼兒進入此空間的初期,老師的引導常規提醒是重要的配套課程。

Q:為什麼要用混齡編班?大的欺負小的怎麼辦?
A:混齡編班就像在家庭與社會中,都是會遇到比自己大或小的人,比較符合人
    類生活的居住型態,在教室裡大孩子可以是教導或陪伴小小孩的好幫手,若
    是遇到欺侮的情況出現,也讓不同年齡的小孩學習如何尋找協助管道與學習如何處理人際互動的各種問題。

Q:什麼是角落教學?或學習區教學?
A:二次大戰期間,為了躲避戰亂空襲學校疏散到鄉間,少了傳統的課桌椅、教科書,迫於現實師生們因陋就簡、就地取材,以個別輔導、小組討論代替原有的集體講學授課。結果發現學生學習意願與效果卻增加了,於是教育界重新思考學校教育應有的作法與風貌,而展開一連串展現尊重個別差異、快樂自主的教育實踐方案。所以後來學前教育,將幼兒的學習需求設計成不同的學習情境與內容,放在教室的不同區域,稱為角落(後來也稱學習區),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並以幼兒學習進行調整。現在也可能從角落延伸為主題學習。目前三民的課程模式就是以角落活動為架構的小主題課程。
DIY天地(操作區)--(精細動作發展)知動協調/日常生活/感官統整
IQ基地台(益智區)--(認知常識)社會常識/自然知識/邏輯推理/數理概念
魔法實驗室(科學區)--(科學態度)好奇探索/觀察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積木歡樂城(建構區)--(立體創作)三度空間建構/半結構材料建構
彩色YOYO樂園(藝術區)--(藝術創造)藝術性材料認識與運用/美感的表達/美的
鑑賞紫色童話屋、園園劇場(扮演區)--(社會情緒)人際溝通/角色扮演/語言認知
的綜合運用ㄅㄆㄇ遊樂場-- (語文概念)聽 / 說 / 讀 / 寫(著重 語言/文字/
書本概念)

Q:什麼是混齡教學?
A:混齡編班是開放式教育的重要主張之一。傳統的同齡編班方式是以為同年齡的孩子發展一致,老師比較容易掌握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但實際上即便是同年齡的孩子,仍有發展上的落差,且年齡越小彼此的落差越大,同齡編班很容易造成老師與家長以年齡界定孩子:已經三歲,怎麼…。
一、在混齡班級,本來有各種能力不同的小孩老師比較無法使用單標準去評估小孩子,超前或落後都只是目前學習的狀態,老師和小孩子,都必須學習看到小孩子本身,而不是年齡:如此一來,孩子可以自在的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在「自信之下,只要喜歡學習」是不會有真正落後的小孩的。
二、反映真實社會的年齡分佈,且有「家的感覺」。以孩子的第一個社會組織「家」來說,便是一個混齡的組織,只不過,今日家庭子女數減少,家庭的混齡差距太大,因此,中心的混齡編班可以讓少子或獨生子女,有機會「享受到手足之情」,並學著像兄弟姊妹般的相處這對日後的社會關係也有很大的幫助、再者,由於教室有不同年齡的用具及學習活到,他們可以從中感受自己與他人的發展與改變,且因各年齡層需求不同,如:所玩的玩具或活動會有所不同;可以減少爭執。
三、發揮「觀察學習」的效果。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的說法,當我們注意到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即使只是觀察他,都可以達到學習效果:在混齡班級中,由於承襲開放式教育的精神,孩子之間,會有很多互動的機會,不僅同齡之間可以「互相觀摩」,年幼的孩子使可以經由觀察大哥哥、大姊姊來學到很多新行為;對認知或其地方面的發展都有助益、因此,老師在規劃有關的課程時,也會強調「兄友弟恭」,並鼓勵「互助合作」「互助學習」,以促成一個更有利於觀察學習的環境。
四、穩定孩子情緒,並增進「社會性發展」有研究指出,把一隻受到欺凌,充滿攻擊性的猴子,放到一群弱小的幼猴當中,這隻敵意的猴子逐漸軟化,並開始照顧起幼猴:顯然是這些幼猴帶給這隻猴子安全感,甚至「溫暖和愛」;所以,原本敵意的牠可以放下武裝,真正的做自己同樣的,在一個有大有小,「不強調競爭」的團體中,小的可以得引兄姐的照顧,大的可以享受照顧弟妹的「成就感」,雙方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情緒自然穩定之間的關係也會呈正向的發展。
總之,實施混齡班往往是建構在清楚的教育理念之下,雖然教學難度蛟高,也常受到家長質疑;但重要的是幼兒的福祉,如果對他們有益,就要儘量去做,所以,不斷的自我評估,將是實施混齡編班教學者不可忽略的要事。
(改寫自窩比幼教服務網專有名詞解釋)

Q:為什麼會有特殊需求的幼兒(自閉兒、遲緩兒、聽障兒、語障兒或過動兒)?
A:尊重幼兒個別差異及學習的獨特性:所有兒童無論是一般正常發展兒童,或有任何障礙及資賦優異等兒童,皆應受到重視,讓幼生學習尊重與瞭解,並且共同參與、共同學習、與共享教學資源。所內全體工作人員已大部分完成特殊教育課程訓練,建立良好融合的理念,並持續的在職訓練與成長,且有充足可運用的資源及支持系統。

Q:為什麼沒有家庭連絡簿?
A:傳統的家庭聯絡簿是許多以娃娃車接送幼兒的學校,最常用來與家長溝通的管道。其內容使以孩子在學校的吃喝拉撒睡情況為主,那是早期以唱唱、跳跳、吃果果為教學活動的托兒所時期,老師每天做的重要工作。但是,現在經國三民沒有娃娃車,家長親自接送的多,有需要時與老師面對面的機會多。加上老師現在中午休息時間,多再進行課程的規畫與幼兒學習的會議,都是將時間真正花在為幼兒的學習,所以我們將制式化的記錄改以培養孩子學會表達為主,不足或尚未完整的部分由老師與電話或不定期的單張與家長溝通。並透過許多場次的座談會、訪談會進行親師溝通。每一個月或一個半月,會有一期的成長紀實出刊,家長不但從中了解孩子的成長,同時也為孩子留下真實有意義的成長歷程。

Q:為什麼沒有「英文課程」?
A: 請參考「全美語的背後」一文。

Q:為什麼沒有課本、不教寫字、沒有家庭作業?
A:經國三民的課程全部是依孩子的學習意願及學習狀況而設計,不採用市售的/統一的教材課本。在語文部份採全語文學習規畫,讓幼兒在有意義的/豐富的語文環境中自然學習,能對語言文字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自發主動地學習。也沒有固定的家庭作業,因為在三民是生活中的學習,沒有壓力卻自然學到生命重要的概念,那些並不是能寫在紙上,而是深植在孩子心中的。只有到大班下學期,老師會安排類似家庭作業的紙上遊戲,上孩子與家長一起完成。

Q:為什麼三民沒有「外聘老師的才藝課程」?
A:這是社會局合約上的規定。我們也期待所有的才藝課程(例如藝術、體能…..)都包含在統整的課程。只在核心時間(5:30pm)後,由家長會安排的課後興趣課程則是為固定晚接的幼兒,安排所內較少的付費興趣課,如:兒童瑜珈、兒童美語、奧福音樂、圍棋等課程,因家長會仍以純服務性質辦理並收費,價格比一般才藝課低廉合理。

Q:為什麼餐點不夠細緻軟化?
A:為了要讓孩子練習咀嚼以及提供口腔

Q:經國三民沒有戶外空間?孩子活動量大怎麼辦?
A:每天一早都有固定的戶外日,帶孩子到鄰近的公園運動,每天課程老師皆會安排
   動靜兼具的課程活動內容,滿足孩子活動量的需求。

Q:經國三民的課程如何銜接小學?
A:本所重視幼兒上小學前的基礎能力的健全,且著重於協助幼兒對小學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方式上的認識與轉換,而非將小學的課程內容放入學前提前學習。如果孩子超前學會了多數小一小二的課程,雖然好像在小一時可輕鬆愉快,卻容易造成孩子輕忽小學的學習,誤以為小學是不用認真專注的。使請參考每學年初大班升班家長座談會的幼小銜接課程說明。